2025-04-13 13:07 点击次数:195
1979年,蒋经国去探望南怀瑾,车停到家门口时,只见南老师一人出来迎接。但南老师没邀请蒋经国进屋,蒋经国便说想进去瞅瞅,南老师却以房间太小为由,婉拒了他。
那时候,蒋经国是台湾的头儿,他为啥会亲自去拜见南怀瑾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呢?
这事儿得从最开始讲起。
1918年,南怀瑾在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出生了。他爸觉得他特别聪明,就请来了当地很有学问的刘公恕老师来教南怀瑾。经过几年的学习,南怀瑾对《四书五经》还有诸子百家的学问都掌握得很好了。
年轻的时候,南怀瑾对剑仙特别着迷,还专门去找了个老道士。那道士瞧了瞧他,就说:
你跟我这儿没缘分,但瞧你这么诚恳,我就给你两个窍门。一个是得学会赏花,得让花来看你,别光是你看花。你看花,心思都跑到花那儿去了,可要是花看你,那就是把花的灵气都吸到自己这儿来了。
人的心就那么一点点大,别啥都往心里搁。
南怀瑾发现练剑仙这条路没前途,就一个人跑到四川,在那儿碰到了他禅宗的师父袁焕仙。
接着,南怀瑾拜袁师为师学习禅宗。有一次,他在好几栋楼之外,远远望见师傅正在和客人聊天。
南怀瑾跟师傅袁焕仙讲了这件奇怪的事儿,没想到,袁焕仙一顿数落:“我本来还以为你挺有能耐,现在看来,也就这样了。”
南怀瑾被骂得晕头转向,后来在四川碰见了虚云老和尚。虚云老和尚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,告诉南怀瑾,是他的师父保护了他。修道的真谛并不在于追求神奇的能力。那种天眼通,不是靠自己修炼得到的,而是源于旁门左道,反而更加危险。
南怀瑾拜虚云为师,做了维摩精舍的头号大弟子。后来,为了修行更上一层楼,他独自跑到大雪山上,闭门苦读了三年大藏经,最终把儒家、道家和佛家的学问都融合到了一起。
央视的《人物》节目讲到,南怀瑾在大雪山上修行时,许下了一个大心愿:
我出关以后,打算传播咱们中华的文化,不光光是佛法,还有儒家、道家这些传统文化都得传扬。要是做不到,我宁愿受罚,下地狱也在所不惜。
佛教说,许了大愿就得去实现它,南怀瑾接下来的六十年,一直都在努力完成这个心愿。
那时候,他有很多次当大官的机会。比如,蒋介石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就想请他做自己的贴身秘书。1949年,接替蒋介石的李宗仁也提出要给他中将参议的高位,但南怀瑾都一一拒绝了。
197年的时候,小蒋亲自上门拜访南怀瑾,希望能请他出山帮忙。但南怀瑾婉拒了这个邀请。不过,为了让文化更好地传播,南怀瑾答应在小蒋的车上和他聊了两个小时。
二战结束后,日本因为打了败仗,就开始使劲推广自己国家的文化。他们推出了一个叫铃木大拙的密宗大师,还声称密宗的正统传承现在在日本,中国那边已经没了。
这其实就是日本玩的一个明招,他们想方设法贬低中国,好让日本显得更厉害。
那时候,中国人都很恼火,胡适硬着头皮上了场,可他对密宗的了解也就那么一点点,结果很快就输了。
南怀瑾看到这种情况,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和铃木展开辩论,维护了中国人的尊严。
为了让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,年迈的南怀瑾远赴美国,收学生讲课。他靠真功夫让外国人信服,连外国的大官都以能做他的学生为荣,这也狠狠打破了日本人的坏计划。
南怀瑾晚年回到了祖国,在太湖安了家,建起了大学堂,致力于培养传承中华文化的人才。直到他去世前十年,都一直坚持亲自给学生们讲课,真正做到了奉献一生,直到最后一刻。
南怀瑾在94岁那年,写完“平凡”这两个字后,就安静地离开了我们。
成都文殊院的通永禅师给南怀瑾写了封信,说想给他建个舍利塔。南怀瑾回信笑道:咱俩都这么大岁数了,怎么还看不明白呢?舍利不过是身外之物,我真正的宝贝是那58卷讲中华文化的书,这才是我给后人留下的最好东西。
南师这辈子只做了一件跟政治沾边的事儿,那就是在80年代,两岸可以开始谈判了,但中间得有个牵线搭桥的人。
这个人得是很有威望、品德高尚的人,而且得跟两边都保持点距离,说起来,没有比南师更合适的人了。
南老师因为深爱着祖国,努力推动了汪辜两人的会谈。事后,他选择低调离开,用行动证明了“成功不一定非我莫属”的高尚情操。
南师算是咱们中国国学领域里最后一位大师级人物了。我念大三那会儿,有次碰巧在图书馆翻到南师讲孔子思想的一本书,书名叫《论语别裁》。
我一看就被吸引住了,真没想到有人能把枯燥的《论语》讲得这么生动有趣,让人一听就懂。他还巧妙地把佛、道、儒三家的文化精神放在一起讲解,一看就知道这是出自大师之手。
之后,我又仔细读了南怀瑾老师的其他一些书,像《金刚经讲解》和《佛法修证指南》这些。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,我的人生道路异常顺畅,现在想想,这一切都得感谢南老师。因为他的阐释,让我得以挣脱原生家庭的枷锁,比其他人更早地迈出了步伐,也因此每一步都走在了前面。
去年是南怀瑾老师去世十周年的日子,东方出版社推出了南老师全集,一共有47本书,非常珍贵少见。我虽然已经有了其他版本,但还是毫不犹豫地再买了一套,放在书架上,看起来特别有文化底蕴。
当然,要是你觉得书太多了,挑一本喜欢的买也行,等看完了觉得好,再来买其他的。
原文:这本书详细描述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管理技巧,帮助读者提高工作效率,减少压力,并最终实现个人和职业目标。这本书教大家怎样用好时间管理的小窍门,让读者能够更快地完成工作,少些压力,最终达成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上的小目标。
要是您没空全部看完,也可以翻一翻下面的南师讲的中国智慧三本书:《中国文化浅谈》《人生的真实与虚幻》还有《正道上的智谋》。
南师讲解传统文化时,结合经典与历史,强调知识与行动的统一,常常用历史故事和自己的经历来解释,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理解,使中国文化变得既实用又好学。
请把这段话想象成:用另外的方式讲,还是那个事物,只是换了种容易懂的说法,字数也没多没少。
中国文化里很看重缘分,佛家说只渡有缘人,书也是这样,人在找书,书也在找人,这都是缘分!有兴趣的朋友快点击上面的链接吧!
注意啦,南师虽然不把舍利看得太重,但由于他几十年来潜心研究儒佛道,一生清白,所以火化后留下了好多舍利子。特别是他的头骨舍利和舌头舍利,特别珍贵。在佛教历史上,只有翻译佛经的鸠摩罗什留下过舌舍利,这代表着讲经说法准确无误。
南师的舍利子现在被保存在成都文殊院的藏经楼里,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会对外开放让人祭拜。
南师的一生,让我们对文化更加充满信念!